• <table id="aea4o"><strike id="aea4o"></strike></table>
    1. <acronym id="aea4o"></acronym>
    2. 寶璣經典復雜系列3357BA/12/986腕表

      跨越兩個世紀 寶璣陀飛輪的無窮創意

      2016年12月28日 18:33 來源:腕表之家 類型:編譯 作者:許朝陽

             [腕表之家文化] 談到寶璣,不能不提陀飛輪,反之亦然。甚至可以這樣說,陀飛輪就是寶璣。1795年,亞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創造性發明陀飛輪(Tourbillon),六年后被授予專利。陀飛輪將擺輪、游絲和擒縱機構置于框架之內,通過不斷規律旋轉,抵消地球重力對于懷表精度的負面影響。更確切地說,無論懷表處在哪個垂直位置(傳統上,懷表在以下四個垂直位置進行時間設定:表冠朝上,朝下,朝左和朝右),陀飛輪速率都是單一恒定的。

      寶璣陀飛輪機芯

             邏輯很簡單:倘若陀飛輪速率在所有垂直位置都是單一恒定的,那么只需要在平坦位置對鐘表進行調校,就會得到一枚精準的時計。然而如果鐘表配備的擒縱系統需要上油(表油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干涸變質),陀飛輪最佳狀態的長期穩定性便得不到保證,所以理想地陀飛輪應與無油擒縱機構搭配,如棘爪或丹尼爾同軸。雖然到了今天陀飛輪在腕表中的實用性仍是一個爭議不斷的話題,但它的問世確實提高了懷表的整體精度。

      寶璣No. 1176陀飛輪計時懷表,1809年由圣彼得堡代理商售予波蘭斯坦尼斯拉·波托茨基伯爵(Count Stanislas Potocki)

      寶璣No. 1176陀飛輪計時懷表搭載的機芯配備芝麻鏈四分鐘陀飛輪

             歷史上已知的前兩枚懷表是No. 282(據《寶璣的藝術》一書,喬治·丹尼爾認為這是一枚原型陀飛輪懷表,本未打算出售)和No. 169。No. 282于1832年由寶璣先生的兒子組裝出售。No. 169的故事饒有趣味,陀飛輪框架制作年份不詳,這枚懷表于1808年由寶璣先生親自組裝,應用的是約翰·阿諾德于1774年制作的機芯(據大英博物館No. 169目錄文獻),機芯上鐫刻有“1ERE REGULATEUR A TOURBILLON DE BREGUET”(寶璣首枚陀飛輪調速裝置懷表,并附有“獻給約翰·阿諾德,寶璣的親密朋友”)字樣,但喬治·丹尼爾的觀點是,No. 169“顯然”比No. 282的出產時間要晚。

      寶璣No. 169懷表,搭載John Arnold機芯,非常早期的陀飛輪框架

      私人收藏家所有的Classique Grande Complication Ref. 1907懷表

             時至今日,寶璣仍然堅持制造陀飛輪懷表,其中包括一些非常特別的型號款式。Classique Grande Complication Ref. 1907(也被稱為百萬美元寶璣懷表)既非古董型號(幾年前剛發布),也沒有以先前已有的款式為藍本,它是一款配備大自鳴的三問懷表,陀飛輪設于5點鐘位置,精美的璣鏤表盤呈規范指針樣式,這款懷表堪稱寶璣兩個多世紀純正設計的典范。

      愛彼Ref.25643BA超薄型自動上鏈陀飛輪腕表,搭載Cal.2870機芯,1986年

             1986年,實際上是愛彼,而不是寶璣,推出了第一款系列生產的陀飛輪腕表。其他品牌,如歐米茄,之前也曾制造陀飛輪腕表用于天文臺測試,1987年歐米茄將一批1947 Cal.30I機芯組裝為成品腕表出售,但機芯制作初衷并不在此。另外,從1940年代末到1980年代,百達翡麗也制造了一些天文臺陀飛輪腕表。

             愛彼Ref.25643BA陀飛輪腕表(搭載Calibre 2870機芯)是一款卓越時計,一方面產量規模大,另一方面極致纖薄。這款腕表曾是(并且至今仍是)世界上最薄的陀飛輪腕表(整表厚度僅有4.8毫米)。之所以能夠實現這項創舉,原因之一是愛彼表研發出質地輕盈的鈦金屬框架,減少了所需的機械動能,因而主發條得以極致扁平化。

      寶璣首款陀飛輪腕表Ref. 3357,1988年

             1988年,寶璣第一款陀飛輪腕表姍姍來遲,雖然早就已經研發準備,但兩年前寶璣并沒有緊隨愛彼,做出回應。事實上,寶璣Ref. 3357和愛彼Ref.25643BA大相徑庭,該腕表搭載的機芯產自寶璣工坊如今所在地,彼時該建筑屬于Nouvelle Lémania所有(1999年斯沃琪集團完成收購后,Nouvelle Lémania逐漸并入寶璣)。寶璣Ref. 3357成為其他品牌設計制造陀飛輪腕表的藍本:陀飛輪設于表盤一側6點鐘位置,一分鐘旋轉一圈,三臂支撐(其中之一指示秒),擺輪、杠桿和擒縱輪都在框架之內。除了少許細節(如避震器),Ref. 3357看起來非常像寶璣先生那個時代的時計產品。

      位于瑞士Vallée de Joux的寶璣工坊

             如今,許多高級制表商的產品目錄中都含有一款(或多款)陀飛輪腕表。雖然關于陀飛輪在腕表中的實用性行業內沒有達成共識,制表品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是仍有一些品牌對這種機制充滿信心,不僅發布多種型號的陀飛輪腕表,甚至推出雙軸和三軸創新設計。其他品牌(包括最著名的泰格豪雅)則正在尋找大幅降低瑞士陀飛輪制造和零售成本的方法。

             陀飛輪通常被視作腕表的終極奢華配件,但就技術而言仍有廣闊的改進空間。寶璣正在對新材料進行研究,希望它們能夠為亞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不曾遇到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寶璣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Automatique 5377超薄自動上鏈陀飛輪腕表

             2013年,寶璣推出自制超薄自動陀飛輪機芯,就像1986年的愛彼一樣,寶璣采用鈦金屬制作陀飛輪框架(整表厚度較愛彼Ref.25643BA多出2.2毫米)。從技術上講,寶璣Ref. 5377和愛彼Ref.25643BA略有不同,前者的擺輪游絲和杠桿擒縱以硅制成。2001年,雅典首次將硅用于Freak奇想系列,從那時起,硅材質逐漸在制表行業中普及開來,并越走越遠。

      寶璣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Automatique 5377超薄自動上鏈陀飛輪腕表是有史以來最纖薄的陀飛輪腕表之一

             2006年,寶璣開始研究硅的性能。硅具有非磁性,非腐蝕性,無需潤滑劑,可以精確塑造成各種形狀。硅比鋼質地輕盈,較低的質量意味著更有效的能量傳輸。寶璣Ref. 5377的擒縱輪齒經過鏤空處理,擺輪振頻可達4赫茲(大多數陀飛輪機芯振頻為3赫茲),機芯運作更加精準。陀飛輪一分鐘旋轉一圈,并配備側向杠桿式擒縱機構。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一些現代性的蛛絲馬跡,例如表盤側陀飛輪橋板上看不到螺絲,機芯側裝配非同尋常的擺陀。

             如果只是匆匆一瞥,你會認為這是一款手動上弦腕表。但擺陀切實存在:Ref. 5377在機芯邊緣設置了能夠作雙向運動的環形自動陀。擺陀位置了無妨礙,陀飛輪框架和機芯橋板一覽無余。此外,邊緣環形陀也不會像微型擺陀(削減自動機芯厚度的另一種方式)那樣影響機芯架構。當然,邊緣環形陀增加了機芯的直徑(Ref. 5377表殼直徑42毫米),同時提出了許多新問題,例如擺陀是否具備足夠質量,能夠高效地為發條上弦?寶璣提供的解決方案,是選用鉑金材質,并將擺陀安裝在低摩擦的滾珠軸承上。

             對于寶璣而言,陀飛輪定義了品牌歷史,激勵了更多研究。從第一枚陀飛輪懷表,到最新的陀飛輪時計創作,兩個多世紀的時間里,什么都沒變,什么都變了。所以再次看到陀飛輪時,希望你不僅會想到它是亞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的發明,而且能夠認識到這是制表行業通過利用發明者年代根本不存在的技術和材料,仍在努力完善的機制。(圖/文 腕表之家 許朝陽編譯)

      為本文評分

      文章中涉及到的2款產品

      178 2 8

      我來寫評論

      我來寫評論
      提交評論

      最新評論

      玉面小郎君
      玉面小郎君

      邊緣環形陀 厲害了我的寶璣

      2017-02-22
      00 00
      下載APP
      關注微信
      分享 更多
      免费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潮喷,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国产久热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老妇

    3. <table id="aea4o"><strike id="aea4o"></strike></table>
      1. <acronym id="aea4o"></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