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aea4o"><strike id="aea4o"></strike></table>
    1. <acronym id="aea4o"></acronym>
    2. 歐瑞璽TOURBILLON 1系列1-040-ss-s-010腕表

      回顧歐瑞璽陀飛輪1號專案——第一部分

      2022年09月30日 10:13 來源:腕表之家 類型:官網動態 作者:王瑩瑩

      [腕表之家 品牌新聞]陀飛輪1號新專案幫助歐瑞璽Horage)鞏固了在業界的地位,使歐瑞璽不僅僅是一個制表品牌,更是瑞士年輕、創新的機芯開發公司。當我們完全投入在這個專案時,沒有時間從工作臺上抬起頭來意識到我們真正做了什么。當然設計和制造出陀飛輪的工作對我們來說無庸置疑是一個必要的項目,但最初我們完全沒有預期到這個項目幫助我們促成了更大的鐘社群,以及它最后成為了歐瑞璽重要的奠基石 。

      陀飛輪1號量產前K-TOU樣品

      為什么陀飛輪1號會有這么重大的影響?

      幾十年來,能夠真正開發出自己的陀飛輪機芯的瑞士品牌屈指可數。老實說,因為大多數品牌與機芯開發人員的接觸有限,或者他們利用現有的機芯或從各種機芯中獲取核心組件,然后重新加工成他們的“自產機芯”,通過打磨裝飾的設計后,被認定為“自產”。這樣做并沒有問題,因為我們過去也嘗試過,但隨即意識到這種所謂“自產”的方式不是我們想走的路。

      Silvan將樣品深鑿蝕刻

      一方面來說,使用現有零件會使得門檻低很多,尤其是從產品開發投資的角度來看。毫無疑問,許多流程都是在內部完成的。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它并沒有為幕后研發提供足夠的深度。

      “專有”可能更合適,因為思想的來源和在頭腦中產生的東西才是所有權的真正所在。畢竟,掌握知識頭腦的人才能夠創造新事物。

      Andi與Silvan正鉆研工程的細節

      對于在歐瑞璽的我們來說,有時也會使用“自產”這個字眼,因為我們在我們自家的工廠中做的事情比大多數人都多,然而我們也像所有其他人一樣依賴供應商和外部生產設備,不同之處在于從哪里開始。對我們來說,“自產”得從工程技術開始,因為只有通過對工程技術的投資和網羅瑞士鐘表行業優秀的人才,才有可能開始構建專有的圖紙、零組件和最終組裝機芯的一連串過程。

      了解營銷術語中的“自產”與“專有”的區別很重要,因為它是了解機芯,尤其是陀飛輪機芯是多么難以取得的基礎,更能進一步了解歐瑞璽的工程師和制表師作為下一代高性能制表師所取得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壯舉。

      陀飛輪和原創性能制表師

      陀飛輪的一切都始于阿伯拉罕– 路易· 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他在 1801 年 6 月 26 日為他提出的解決方案申請了專利,可以阻止重力對懷表里的擒縱機構產生的負面影響。

      寶璣先生與陀飛輪的專利- 圖片來源: Watchoninsta

      這些負面影響是什么?

      懷表被設計成垂直放置在口袋中,這種直立的狀態會導致擒縱機構的游絲承受重力向下的拉力,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變形,變形的游絲會導致精準度不規則,于是寶璣著手解決這個問題?;旧蟻碚f,他的設計讓具有調節功能的元件可以 360 度的連續旋轉,寶璣的旋轉設計會在整個游絲上施加均勻的重力應變。他針對準確性改進發明的另一個作用是擒縱機構在機芯中旋轉時看起來十分漂亮。這種旋轉也創造出“陀飛輪”這個名字,它在法語中是旋風的意思。

      作為早期的創新者和最早的高性能制表師,寶璣的發明至今仍然為腕表的運行做出積極貢獻。盡管有些人認為陀飛輪幾乎沒有什么用處,但我們通過分析聲音工程、優化的零組件幾何形狀、以及使用所選擇的材料,發現陀飛輪確實有助于提高腕表的精準度。

      現代的硅零件能大大增加機芯的效能

      寶璣的發明是一項重大舉措,在陀飛輪誕生后的一百五十年里,據估計產量不到一千個,每年大約只生產了 6.5 個。不只是瑞士人嘗試了陀飛輪可以達到的精確度,寶璣的發明也啟發了英國的制表師如Charles Frodsham和 S.Smith & Son、美國的 Albert Potter,Bahne Bonniksen 通過旋轉木馬使用的自轉方式發明了“卡羅素”裝置,而來自德國制表大師Alfred Helwi在 1920 年發表了飛行陀飛輪。

      Alfred Helwig為飛行陀飛輪的發明者- 圖片來源: WatchTime

      振興陀飛輪

      制表業不光只是機器或零組件的取得,它的關鍵在于人及承傳到知識的極少數人,人的思維是“自產”開始的起點,也是發展機芯最重要的部分。

      最終,這讓獲得有關機芯開發以及陀飛輪專有技術的途徑極為有限。自 2000 年來,APRP 與 Vaucher Manufacture 和 La Joux Perret (LJP) 一直是獨立品牌取得陀飛輪機芯的主要“首選”,而任何開發了陀飛輪機芯的公司都不會將手中的“金雞蛋”任意給人。

      考慮到這些公司的所有權、結構以及與相關之間競爭的沖突,即使有三種陀飛輪機芯可供選擇,進入門檻仍然很高或者幾乎無法踏入。 Vaucher Manufacture 成立于 2003 年,如今歸山度士(Sandoz) 家族基金會所有,因此只對山度士家族內品牌開放。

      到現在為止,我希望營造出的是一幅關于陀飛輪機芯取得是多么難得的畫面,制表商、制造商和品牌之間的界線非常短而且排他性強大,這使得歐瑞璽在現代陀飛輪機芯制造商中獨樹一幟。

      我們通過使用制造商 LJP 現有機芯的合作,開始了陀飛輪1 號腕表的專案。慶幸的是,由于歐瑞璽和 LJP 之間的合作關系變質,命運對陀飛輪1號腕表專案有其它的計劃。

      Horage第一枚陀飛輪1號樣表-拋光表殼與藍色機芯

      歐瑞璽面臨了不可能的挑戰,要在全球疫情肆虐中獨自制造陀飛輪機芯,完成它的時間只有八個月。

      原始 LJP 陀飛輪 1 號原型

      2017 年 10 月 21 日,歐瑞璽工程技術主管 Jonas Nydegger 在視頻中分享了他對雙軸陀飛輪機芯的看法,他的評論是全面性的,未經掩飾過濾的殘酷而且誠實。最重要的是,Jonas闡明了他對機芯發展方面的核心價值觀。

      他認為隨著擺輪的每一次振動,陀飛輪籠再次加速及減速,這對走時的影響太大了,沒有任何意義。

      像寶璣、丹尼爾斯或普拉特這些的老牌陀飛輪專家總是試圖將陀飛輪籠造得簡單俐落些,降低它的影響。而今天,一些創作者制作的籠子太大了,然后宣稱這是高級制表。

      猛一看,Jonas似乎反對陀飛輪,他也直截了當地這么說了。寶璣、丹尼爾斯或普拉特(三人皆是機芯創作者)是講究精準度的純粹主義者,而不只是追求精致的裝飾或是移動機芯結構以便被稱為高級制表。

      歐瑞璽創始人Tzuyu非常關注此事,并分享了Jonas對此的看法。

      這篇評論讓Tzuyu開始思考并意識到我們可能應該探索制作陀飛輪腕表,因此開始在公司內部討論。 Jonas和其他人起初非常反對陀飛輪,尤其是陀飛輪很可能會有潛在阻礙機芯性能的東西。然而這個想法隨著時間醞釀,Jonas和團隊最終改變了主意,發現制作陀飛輪機芯會是一個挑戰,他們的心態是如果我們要做,我們要改進現有的東西或是開發自己的東西。

      Jonas追求分秒精準

      當然,研究現有機芯的風險要小得多,再加上我們正忙于開發新的 K2 微型自動陀機芯, 而且我們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現有的機芯,于是歐瑞璽的創始人Tzuyu 和 Andi 開始著手讓這個專案運作起來。

      陀飛輪任務

      2019 年 4 月 1 日,Andi 分享了一張 Array 手表的圖像,其中插入了一個陀飛輪籠用來測試大家的反應。后來,這則新聞在 2019 年 4 月 9 日發布,將表友們引導到我們的第一個論壇里,社群表友的反應推動著專案運轉。

      看到第一個原型以及它是如何變化的,總是很有趣。請注意小時、表冠尺寸和夾板切口。

      陀飛輪1號機芯的設計者是一位年輕的制表師 Marcella,她從 2015 年開始與我們合作。作為一名打磨裝飾的專家,她深深了解如何通過設計與裝飾來呈現機芯的復雜性。這是一種思想豁達狂熱者喜愛的新鮮外觀,但傳統主義者需要時間來接受。尊重傳統并著眼于未來,這個設計體現了我們公司所重視的價值。

      有了設計后,下一個挑戰是啟動專案,接下來我們花了的五個月時間把細節項目整理好。

      與朋友一起工作

      現在,陀飛輪任務專案開始,我們也像其他大多數品牌一樣,嘗試制造陀飛輪腕表。

      我們向機芯制造商尋求現有的機芯,并事先告知我們的團隊可以加以改良一些新的方向和功能,以擁有符合業界所認為的自產機芯。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當時我們正在開發 K2 微型自動陀機芯,內部幾乎不能完全專注在陀飛輪機芯上,通常它被認為需要五到十年的開發時間,但是如果使用現有的機芯,我們只需要讓它變得更好就可以了。

      為了減輕開發新機芯的壓力,我們聯系了我們的好朋友兼顧問 Florian Serex,當時他是 LJP 的首席執行長,之前也曾擔任過 Vaucher Manufacture 的首席執行長,更不用說他還在 ETA 工作了二十年。 Florian不但了解陀飛輪, 而且也了解我們的團隊,并且對我們的專案了如指掌,加上 LJP 有一些陀飛輪機芯可用,于是我們決定將他們現有的其中一個機芯重新設計。

      從 2019 年 4 月到 9 月,我們致力于準備所有生產圖紙并尋找改良這個機芯的方法。

      可以發現在制造時有一些鏤空布局已經有所改變,這將再次改變我們最終研發出的屬于我們自己的機芯。

      到 2019 年深秋,專案已經進入高速運轉狀態,我們開始運用第一批機芯樣品進行制作腕表原型。

      Andi 在參觀 LJP 時進行目視檢查。

       一切開始的地方。 Array 與第一個銑削陀飛輪零件并排放在一起。

      正好趕上 2019 年 12 月 24 日的圣誕假期,我們宣布第一批樣品已經完成。

      帶有硅擒縱的陀飛輪框架。

      在此過程中,社群表友們不斷加入,開始吸引了來自不少媒體的興趣。我們過去很少在媒體曝光,但陀飛輪腕表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我們第一次在媒體上公開介紹是在當時一個鮮為人知的平臺Scottish Watches ,一檔Red Bar Glasgow的直播節目中。當時,Scottish Watches在腕表愛好者的雷達上只是一個小光點,但發展到今天,他們正在爭奪全球腕表直播的頭把交椅。

      Andreas Felsl在Glasgow的第一個直播中。這是與社群聯系的催化劑。

      Andi和我帶著陀飛輪腕表前去蘇格蘭幾天,這是我們的第一個 Red Bar 活動,也是陀飛輪一號腕表的第一次公開亮相,反響熱烈。那次活動收到的回饋促使我們踏上征途,與世界各地的表友們和媒體碰面,我們覺得如果我們能踏出去見更多的人,我們可能會更有機會成功。

      請繼續關注第二部分。

      為本文評分

      文章中涉及到的1款產品

      12 1

      我來寫評論

      我來寫評論
      提交評論

      最新評論

      下載APP
      關注微信
      分享 更多
      免费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潮喷,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国产久热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老妇

    3. <table id="aea4o"><strike id="aea4o"></strike></table>
      1. <acronym id="aea4o"></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