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aea4o"><strike id="aea4o"></strike></table>
    1. <acronym id="aea4o"></acronym>
    2. 漫談石英腕表五十年

      2017年10月25日 20:10 來源:腕表之家 類型:編譯 作者:許朝陽

             [腕表之家文化] 五十多年前,一家位于納沙泰爾的研究機構完成使命,生產出滿足腕表規格的石英機芯。對于瑞士制表行業來說,這是一場革命的開端,福禍相依。

             1960年寶路華Accutron音叉表的問世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便攜式計時領域即將迎來重大變革。這家美國公司以瑞士工程師Max Hetzel的創意為基礎,后者當時正在為寶路華比爾分公司工作。Max Hetzel的想法是以音叉取代擺輪或擺錘,來調節機芯的速率。1866年,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的一個孫子Louis-Clément Breguet就已試驗過這個想法,他將一個25厘米高的音叉裝入機械壁爐架鐘。

             Max Hetzel的創意成為可能,要感謝兩項發明,它們對電子表的整體發展至關重要。第一個是1947年的晶體管,它也直接通向第二個決定性發明,即1958年的集成電路。這些電子元件,使由小電池驅動的便攜式設備具有了現實意義。寶路華Accutron音叉表證實,電子腕表可以比最好的機械計時表精準五倍,且至少一年無需為動力煩惱。

      首批Bêta 1機芯之一,外置鋁殼,供納沙泰爾天文臺測試

      首批Bêta 2機芯之一,外置鋁殼,供納沙泰爾天文臺測試

      五年研發

             彼時擔任瑞士鐘表工業聯合會主席的Gérard Bauer心生警惕,他意識到歲月靜好的瑞士制表行業實則面臨著危機。于是1959年,Gérard Bauer作出回應,在納沙泰爾設立了一個新的研究機構——Centre Electronique Horloger (CEH)。聯合會成員René LeCoultre招募工程師和電子專家,致力研發一種不輸于寶路華Accutron的新型腕表。各種可能性都被考慮到,但寶路華嚴密的專利排除了音叉系統的任何變化。

             實際上,自1920年代以來,石英計時器的原理就已不再是什么秘密。最初的石英鐘尺寸堪比櫥柜,耗電量極大。至1960年,最小的石英鐘由電池驅動,尺寸如同航海天文鐘。在很多人看來,想要將其縮小到腕表規格,不啻于天方夜譚。但在CEH,有人相信這種可能性,并愿意冒險朝著這個方向前進。研發團隊從美國半導體公司招募,因為瑞士在這一領域沒有足夠多的專家。1962年,CEH決定專注石英機芯研發。

             CEH花了五年時間,將每個人都認為不可能的事情變為現實。終于1967年夏天,兩款不同的原型機芯開始運作。它們被稱為Bêta 1和Bêta 2(擱置的音叉機芯項目被稱為Alpha),二者在驅動指針的微型電機方面有所差異。那一年里,兩種類型共計11枚機芯被帶到附近的納沙泰爾天文臺,參加年度計時測試。當測試結果出來后,天文臺臺長Jacques Bonanomi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新型電子機芯比最精準的機械腕表計時機芯,至少還要精準十倍。

      1967年8月,研發團隊組裝首批Bêta機芯,供納沙泰爾天文臺測試

      同時,在日本

             但是,這場勝利有一個苦澀的注腳。當瑞士團隊反過來審視成果時,他們發現緊隨Bêta 1和Bêta 2,一家日本制表品牌精工就推出了自制機芯。兩支相距數千英里的團隊,一直在開展類似的項目,互不了解卻又幾乎同時完成。由于沒有對石英振蕩器進行熱補償,所以精工的機芯稍遜一籌。然而,精工機芯架構更加現代,元件也更容易工業化生產。事實上,精工選擇的音叉型石英晶體諧振器(可通過光刻法生產)和Lavet型步進電機至今仍是標準規范。

             隨之而來的危機使瑞士制表行業陣腳大亂,原因不僅在于日本機芯的輕微技術優勢,更加根本的是雙方對石英技術的未來持有不同態度。作為一個習慣電子產品的國家,日本人欣然接受了第一批、高價格石英腕表。他們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代化生產方式和正?;┬桕P系,會使產品變得更加實惠。

             另一方面,在瑞士,超精密石英腕表被視作獨特事物,只為少數幸運兒限量生產并高價出售。此外,也沒有制表品牌準備拋棄昂貴的機械腕表制造設備,代以電子機芯生產工具。再者,機械制表師也不可能一夜之間變成電子專家。

      納沙泰爾天文臺鳥瞰圖,用作時間參照的子午望遠鏡(現存于MIH)就在背景建筑中

      CEH何去何從

             接下來,老生常談,已經成為歷史。到1970年代末,石英危機已經讓瑞士制表行業三分之一的勞動力失去工作,這種頹勢直到1983年斯沃琪集團的出現才得到遏制。終于,瑞士可以在石英制表領域和日本掰一掰手腕,秘訣在于高度自動化生產,只需很少人力來操作機器。

             Bêta 1和Bêta 2測試成功后,CEH開始對原型機芯進行工業化改進。最終成果是Bêta 21機芯,由參與項目的一些股東品牌應用到腕表產品中。Bêta 21機芯僅僅生產了6,000枚,且很快被歐米茄、浪琴芝柏等品牌秘密研發的石英機芯所取代。

             CEH繼續存在,直到1984年成為Centre Suisse d’Electronique et de Microtechnique (CSEM),一家獨立的、非盈利的研究中心。CSEM與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緊密合作,后者微技術研究所的一部分就在納沙泰爾。事實上,EPFL的研究人員和CSEM的團隊共用Microcity大樓。半導體及其他電子元件制造商EM Microelectronic Marin即是由CEH分拆而來。1975年成立時,它的名字是Ebauches Electroniques Marin,這家制造商現在屬于斯沃琪集團。(圖/文 腕表之家 許朝陽編譯)

      為本文評分

      我來寫評論

      我來寫評論
      提交評論

      最新評論

      好好生活哦耶
      好好生活哦耶

      很好的文章,漲知識了

      2018-05-31
      00 00
      迎客樹
      迎客樹

      機芯表的崛起,石英到底該何去何從?

      2017-11-14
      00 00
      張鴻彪
      張鴻彪

      當年的石英危機

      2017-10-28
      00 00
      水瓶愛喝水631
      水瓶愛喝水631

      價格以及給人的主觀感受是現在機械表依然有很大市場的作用,不得不說鉆石和機械表都是營銷家們的宣傳產物。手表的實用價值就是時間,即使有一些對于機械很癡迷的人,但是大多數購買機械表的人還是為了虛榮心的滿足,個人認為,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不承認購買機械表是虛榮,反而是最大的虛榮。

      2017-10-27
      33 33
      巴巴羅薩1941
      巴巴羅薩1941

      就像八十年代開始日本車沖擊美國市場一樣,這個民族真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2017-10-25
      11 00
      emomaker
      emomaker

      科技的進步 精工的崛起

      2017-10-25
      00 00
      下載APP
      關注微信
      分享 更多
      免费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潮喷,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国产久热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老妇

    3. <table id="aea4o"><strike id="aea4o"></strike></table>
      1. <acronym id="aea4o"></acronym>